如何制作高品质的玻璃钢模具

玻璃钢制品生产过程中模具是必不可少的。

模具的制作,可以根据制品的数量、尺寸、结构、表面要求及成型工艺的不同,可以选择使用石膏、木制、混凝土、金属,硅胶,璃钢模具等等。

今天复材人生公众平台主要为大家分享一下手工翻制玻璃钢模具制作的步骤。

一,原模处理

原模根据图纸将原型制作完成后进行修整好,再在表面喷涂2到3遍易打磨修型胶衣TGEX或K-9035(颜色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调色);

2. TGEX/K-9035易打磨胶衣它具有良好打磨性和填充性,并可以获得良好的模具平顺度和光滑度适合各种原模表面处理;

3. 易打磨胶衣固化体系建议采用所提供KP-9(它具有较低含水率,可以防止固化剂所引起的胶衣针孔现象)添加比例为胶衣重1.5%~2%。

4. 易打磨胶衣一般固化时间为2~3小时(温度在25℃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打磨,先用400目干砂打磨,然后再用800目干砂再打磨;

5. 使用Menzerna K201配合百洁布使用抛光机对原模表面研磨去痕处理,这样出来的模具可以减少前道砂纸打磨。

6. 原模表面处理及法兰边等都处理完成后,采用REXCO 2#蜡对表面进行擦涂一遍,并用干净的棉布直接再擦拭干净就行。

7. 喷涂脱模剂REXCO 10#两到三遍,测量标准为表面有一层光亮的保护膜就行。(喷涂好的脱模剂不能有水接触,因为此类脱模剂是和水相溶)

二,模具翻制

在确保原模脱模系统安全情况下喷涂或手涂GT XXXXX S/H乙烯基专用模具胶衣,S是喷涂,H是手涂。胶衣固化剂采用KP-925H(此固化剂是一款高二聚体固化剂非常适合乙烯基固化体系,可以减少气泡产生,提高乙烯基体产品固化度),添加比例为胶衣重量1.5%~2.25%。

模具胶衣一般分2到3遍来喷涂或手涂,喷涂建议第一遍按每平方500克进行喷涂,第二遍按400克每平方喷涂。如果分三次喷涂采用400:300:300的方式喷涂,遍与遍之间需要固化时间一般在1小时到1.5小时之间。理论上是模具湿膜厚度一般在0.8㎜-1.0㎜之间。

模具胶衣制作完成后先采用30克表面毡加AME 5500C进行第一次糊制,来增加模具胶衣强度,固化后再采用300克的短切毡加AME 5500C来糊制2到3层,每层之间需要固化后确保无气泡情况再操作下一层,乙烯基固化剂还建议采用KP-925H 添加比例在1.5%~2.5%,AME 5500C特点具有良好耐温性和韧性;

AROPOL XO 是一款基于亚什兰独有的低收缩树脂技术(LP)开发的树脂,可提供最终具产品完美的表面外观以及优异尺寸稳定性。该树脂具有低黏度,快固化的特性,操作工艺性极佳,可以轻松实现积层最佳效果。在富树脂层和耐温层制作完毕后,再用XO零收缩树脂来快速糊制模具,层与层无需等待,一次可以制作6~8mm的厚度,固化剂采用KP-200添加比例为1.5%~2.0%;

模具根据自身结构和施工方便性以及脱模的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强,加强筋选择采用钢材,木材,木板,泡沫等来进行加强处理。

采用零收缩快速制模系统,模具一般在一周内可以脱模。

三,模具表面处理

模具在脱模后先检查一下是否有损伤或者缺陷,(损伤和缺陷的修补工作暂不介绍)在如损伤和缺陷的情况下进行水砂,一般上述步骤一和二工序严格执行的情况,我们的水砂可以直接采用800目水砂进行打磨去除胶衣固化的痕迹,采用1000目水砂过渡一下后,再采用Menzera k-201加百洁布配套抛光机匀速研磨。

采用Menzerna K-202加羊毛盘进行粗抛来去除模具细微痕迹并可以获得85%的光泽度(在模具镜面要求不高情况这个光泽度可以进行脱模处理)。

采用Menzerna K-203加羊毛盘进行精光处理,此步处理后的模具光泽度可以达到95%~98%光泽度的镜面效果。

采用Menerna研磨抛光的材料最大好处就是出光速度快,在模具表面没有残留,因为Menzerna所选用的都是水基型材料不影响后期的处理,所以我比较推荐此方法来处理模具表面,传统抛光剂最大区别就是大部分是溶剂型抛光剂,在模具表面有残留,需要在做脱模处理前采用洁模水进行清理,费时,费力,费成本。

脱模处理:1)在涂脱模剂之前先用封孔剂(市场比较常见为肯天,汉高)对模具进行一到两遍擦涂,每遍之间间隔10-15分钟。需要用干净棉布擦拭干净并擦亮。封孔剂主要起封闭微小毛细孔,增加模具光亮度。2)脱模剂涂抹,一般新模具涂抹4到5遍,每遍之间涂抹间隔时间为10-15分钟,每遍之间需要用干净棉布擦拭干净并擦亮。高光模具建议使用(汉高WOLO 肯天PMR)

模具在脱模剂处理完后让模具放置1到2小时后,就可以使用生产。

青岛山川树脂原创,作者:山川树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chuanshuzhi.com/1796.html

0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请先 后评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